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凝集中华文明的精髓。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青岛市博物馆于2022年先后与黄河流域陇南、郑州、宝鸡等城市进行展览交流合作,策划一系列线上线下推广黄河文化活动,发挥博物馆在青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讲好黄河故事,推动人文交流
今年“红色文化主题月”之际,与黄河流域省份甘肃陇南地区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合作推出的红色文化展览《信念•旗帜——红军长征在哈达铺图片展》于6月30日开展,展期至8月21日,共迎来86146人次公众参观展览。
9月初,青岛市博物馆邱玉胜馆长和王英群副馆长带队赴河南郑州参加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期间,到河南博物院和郑州市博物馆实地调研交流,重点围绕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馆际展览交流等相关事宜进行交流对接,加强郑州、青岛两地博物馆交流合作,推动青岛市博物馆建设高质量发展。
9月9日,市博与陕西省的法门寺博物馆、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合作推出《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作为青岛市博物馆创新展览供给模式,充分整合馆际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出的重量级文物特展,以法门寺的历史和考古背景为切入点,较为全面地展示法门寺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度解读法门寺出土的精品文物,以反映大唐盛世气象。本展集合宝鸡地区4家博物馆精美展品共计89件(组),其中珍贵等级文物75件(组),包括33件(组)一级文物,25件(组)二级文物,17件(组)三级文物。展品类型分8大类,包括金银器、瓷器、陶器、铜器、石器、水晶、琉璃器、纸质文物。本展于9月9日开幕,通过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稀世珍宝,为观众呈现由大唐文化、宫廷文化、异域文化、佛教文化交织相融的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文明。置身展厅,犹如穿梭时空,重温大唐盛世荣光。
9月19日,我馆《抗战记忆》展览将赴陇南市展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让永存的红色记忆在革命根据地“会晤”。
深挖精神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黄河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为推动黄河文化走近岛城市民的生活,延续黄河精神历史文脉,青岛市博物馆在上述展览前期、中期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青博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弘博网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报纸、广播等媒体同步宣发展览信息,其中半岛都市报围绕《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特别推出的“文物开箱”直播活动,在半岛新闻客户端浏览量达63.85万;“博物馆奇妙夜”直播活动在半岛新闻客户端浏览量达123.81万,人民日报客户端观看量达40.1万。
青岛市博物馆还为岛城市民朋友们准备了“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在中秋节假期,我馆还配合《溢彩奇珍》展览推出了“中秋花灯DIY”活动。一盏应景的中秋花灯DIY,让现场的观众在博物馆里的古风版中秋过节攻略里,找寻到流传至今的节俗记忆;展期内拟邀请法门寺博物馆任新来馆长详细讲述法门寺遗址的发掘过程,探索法门寺的发展历史,赏析法门寺地宫出土众多珍贵文物,帮助公众对唐代文化史有更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国文化的代表性IP“唐妞”的设计者二乔先生也将来市博与粉丝们见面,并带来“从国潮到国宝,用文物打造潮流IP之路”讲座,让公众了解如何让文物“讲述”大唐盛世的物质成就、文化成就和艺术成就,及唐朝生活的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未来市博将加强与黄河流域相关省份的交流合作,引进或合作推出能够推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精品展览。让青岛市民在家门口能够参观、感受传承弘扬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的展览和活动,感悟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意蕴。